选了智能门锁 便捷还是添堵?丨家居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3-16 浏览:50

  出门时,不再需要反复确认有没有带钥匙。而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更是可以让人在提着大包小包回家时,可以轻松打开房门。

  不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智能锁身上的各类问题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困扰。这让人不禁担忧,我们可以真正“信任”智能门锁吗?

  作为居家入户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智能门锁的质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不过,在小红书或黑猫投诉等平台上,许多消费者表达了对智能门锁产品的不满。如在黑猫投诉上,关于“智能锁”的投诉数量高达2705条。

  其中,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智能锁多次出现指纹识别失灵,无法开锁的情况。也有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门锁有时会自动解锁,导致房门直接开启。此外,还有消费者表示,家中的智能门锁安装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电量消耗过快的情况,更换主板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事实上,智能门锁的质量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据2022年8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电子锁等12种网售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在检验的123批次智能门锁产品中,发现4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4.1%。

  而在产品质量之外,也有许多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售后服务表达了不满,有消费者表示,其购买智能门锁后,发现产品无法联网,且在不反锁的情况下无法锁住门,但企业却拒绝退货退款。还有消费者表示,由于门锁失灵无法锁门,所以只能在家等待售后服务人员上门修理。但联系好的上门维修服务人员却多次拖延上门,致使其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产经观察家丁少将表示,随着智能门锁行业越来越火热,许多新兴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行业,部分企业并不具备生产能力,只能依赖代工,因此会出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外,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智能门锁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行业标准,但产品技术标准仍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他还表示,智能门锁作为一款智能家居产品,是多种技术叠加下的产物。因此它的产品质量并不仅只是看锁具自身,还要看产品能否与智能家居生态产生良好互动。部分智能门锁企业的互联网、AI、生态服务技术能力不足,也会影响用户体验。

  虽然面临消费者的质疑,但智能门锁的市场规模依旧处于增长之中。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全渠道销量为1760万套,同比增长3.8%。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虽然智能门锁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整体而言,这一产品能够让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此外,作为智能家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智能门锁可以与家庭中其他设备进行联动,如在开门的同时主动唤醒室内智能灯具等产品,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财经网注意到,在天猫平台凯迪仕官方旗舰店、德施曼智能时代专卖店中,除普通智能门锁外,还推出了具备全自动开关门、指静脉解锁、人脸解锁、可视猫眼、室内大屏、监控抓拍等功能的产品。

  而这些具备额外功能的智能门锁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2年,具备人脸识别、指静脉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线%。此外,配备智能猫眼、可视大屏的智能门锁线%。

  但江瀚也表示,虽然智能门锁在持续迭代,但安全问题仍是该产品面临的主要痛点。

  如在2018年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上,湖南金丽方科技董事长王海丽就通过一个“小黑盒”秒开多个品牌的智能门锁。这个“小黑盒”通常称为特斯拉线圈,其高频率、高强度的电磁脉冲使智能门锁芯片重启,从而实现自动开锁。

  同时,信息安全也是智能门锁面临的痛点之一,亚萨合莱副总裁刘寅曾表示,由于智能锁通讯、存储信息缺少加密机制,容易造成数据传输时的信息泄露。

  对于想要购买智能门锁的消费者而言,想要避免向前述消费者一样“踩坑”,就需要提前做好功课,谨慎进行选择。

  在丁少将看来,对于智能门锁而言,安全是消费者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选择智能门锁时,应注意锁芯的等级。一般而言,C级锁芯更为安全。此外,虽然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功能已经逐渐开始在智能门锁上得到应用,但多数智能门锁仍通过指纹识别的方式开锁,若消费者想购买一款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应当选择半导体指纹识别而非传统的光学指纹识别,以防止出现识别错误等问题。

  而在功能选择上,丁少将提醒到,消费者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产品功能,例如,家中平时访客较多,则可以选择具备室内大屏款式的智能门锁产品,方便辨别访客。但若消费者仅看重智能门锁的便捷性,则可以减少额外功能要求,选择价格较低的款式。

  在品牌选择上,消费者也应选择头部品牌,售后服务相对会更有保障。在小红书平台上,有消费者表示,其曾于2020年购买过一款智能门锁产品,但后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才发现,该品牌已经倒闭,无法联系售后服务。

  此外,当遇到产品质量不过关或售后服务不合格的情况时,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民商诉讼法律事务部(二部)副主任许亮表示,消费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拍照取证或录音录像后,根据投诉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向工商、质检、食品药品或物价等部门进行投诉。在接到投诉受理通知后,消费者可以向购物时所在平台的客服出具受理的证明,要求平台客服跟进处理。

  若仍然未能解决问题,消费者也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向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