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章”装上“智能锁”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2-09-17 浏览:100

  林州市横水镇东横水村村干部使用智能公章为村民郭梅珍办理社保卡激活代办证明。郭秀美 摄

  “过去,光找乡镇干部审批盖章,至少要往返两趟;如今,在手机上操作,瞬间就能搞定。”9月初,记者到林州市采访,只见该市河顺镇西里村报账员李利平,通过手机很快就完成了本村重大项目的上传申请、逐级审核、签字通过、抄送备案。

  这是林州市纪委监委从村级公章管理入手,通过深入调研、试点推广,逐步建立可查询、可追溯、可全程精准监督,实现县域村庄(社区)“智能公章+”管理系统全覆盖带来的新变化。

  长期以来,由于村级公章使用管理不到位,导致“人情章”“收费章”等时有发生。林州市推行多年的“村章乡管”模式,虽遏制了乱盖公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章的管理,同时也暴露一些新问题。

  “村委会公章以前都在镇里统一管理,我们盖章要先在村里请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签批‘盖章审批单’,再到镇里盖章。”石板岩镇大垴村村民王仔生说,“俺家在山顶,开个证明、盖个章要走十几公里,要是碰上管公章的人不在,就白跑一趟。”

  群众盖章难。在“村章乡管”模式下,群众如果有事需要盖章,就得先找村干部开盖章条,然后再到镇里凭条盖章。有时碰到工作人员不在,不得不往返多趟,给群众带来不便。

  工作效率低。在农村,涉及项目建设、低保办理、财务报账等手续必须加盖村委会公章,村干部特别是村会计、报账员,就需携带相关材料往返于镇村之间,有时办件事要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多次签批盖章,一旦遇到紧急事项,难以及时盖章,势必影响办事效率。

  监督不到位。一些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盖章的工作人员,对盖章要求及备案情况等并不完全清楚,存在见条就盖章、打电话就盖章或者酌情盖章等情况,遇到需要外带公章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可能因工作人员有限而不能派专人负责,对公章借用期间的监管存在盲区。

  责任追溯难。如果个别村干部利用监管漏洞钻空子,趁借用公章或公章管理人员疏忽之际,私自加盖公章对外签订合同、协议,就可能给村集体造成损失,引发违纪违法问题后无法溯源,难以精准定责追责。

  为此,林州市纪委监委大胆探索,创新建立智能公章管理、财务审批和重大事项备案等网络平台系统,尝试用手机实现在线审批、实时办理、全程留痕、动态监管,促进小微权力规范运行。

  2019年,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林州市纪委监委选取姚村镇、原康镇等4个镇作为“还章于村”工作改革试点。经过实践发现“还章于村”尽管方便了广大群众,但还是无法完全实现对村级公章的有效监管。为此,林州市纪委监委决定,必须让监管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在全市各个村庄(社区)建立“智能公章”监管系统,随即确定姚村镇、陵阳镇为试点,探索实施“智能公章”监管系统。

  2020年,在总结试点做法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林州市纪委监委组织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三资办主任以及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在试点镇召开推进村章村管智能公章管理现场会,稳妥推进公章智能化管理工作。当年6月,全市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88个村庄(社区)实现了“智能公章+”管理系统全覆盖。

  “谁盖了章、什么事盖的章,一翻手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个系统很方便、很实用,也便于我们更好地予以监督。”姚村镇南牛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岳中生,一边翻看手机,一边对市纪委监委检查组工作人员汇报说。

  聚焦小微权力。市纪委监委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完善“智能公章+”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传统公章进行智能化远程监督管理,人章分离、远程申请、远程审批、使用情况可溯可查,相当于给村级公章上了一把“智能锁”,让“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执行过程实现了透明化,对小微权力的监管实现了常态化。

  强化全程监督。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智能公章+”办公室,制定《智能公章系统管理制度》,完善细化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环节流程;加入监委会主任审批环节,方便村监委会专责监督;乡镇(街道办事处)党风政风监督中心负责后台运行审查监督,专人负责查看上传图片是否清晰、上传资料是否完整、审批过程有无纰漏,对无故拖延审批时间、审批把关不严格等问题及时核实纠正。审批事项在“红旗渠阳光村务”、村庄(社区)廉政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等平台公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以前盖个章,先到村委会开证明,再往镇上跑,像俺这老胳膊老腿的,盖个章要多半天才能打个来回。如今有了智能公章,确实省了不少工夫。”到村委会办理户口迁入证明手续的东岗镇中芦寨村75岁的村民付起山,不到3分钟完成村级盖章程序后,既高兴又感慨地说。

  “智能公章+”管理系统的使用,不仅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而且规范了村级组织工作流程,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小微权力的规范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把村级公章还回各村后,群众在村委会使用“智能公章+”管理系统完成审批盖章,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5分钟。据统计,自这个智能公章系统建立以来,已经让群众少跑路46.8万余次。

  “智能公章+”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公章、财务审批、重大事项报备等的配套运行,监督嵌入各个环节,对41项小微权力监督全覆盖。不仅节省乡村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村级组织服务更贴心、运行更高效,而且使权力更透明,有效杜绝了公章违规使用和村级权力滥用。

  据统计,自“智能公章+”管理系统使用以来,全市共完成村级公章使用监管122.45万余次、财务审批7.39万余次、重大事项请示报备9500余项次,全部进行了网上公开,发现并纠治问题2014个。全市反映农村“三资”问题的信访基本为零。

  2021年,在总结林州市纪委监委“智能公章+”管理系统做法的基础上,安阳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各县(市、区)推广使用了林州市的这一做法,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让监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全市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